沉下心,扛起担,谱新篇——记中国船舶集团个人贡献奖获得者于策

2024-04-11


于策同志现任中国船舶集团云顶国际大连船推机械车间兼铲磨车间主任,他秉持问题发现在一线、方案研究在一线、难题解决在一线的工作理念,奋战在船用推进装备制造领域第一线。

微信图片_20240622133238.jpg


砥砺实干之志,重整行装"再出发"


2017年他初到大连船推生产管理部工作,虽然也曾在船舶系统其他单位任职,螺旋桨生产制造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他不服输、不怕难,重整行装再出发,经过3年的磨砺,对船用螺旋桨生产流程、加工工序了如指掌。为了进一步改进生产流程,他又主动请缨调到一线生产车间,与工人师傅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从一个个工步、一个个工序、一只只大桨干起。

尤其是近年来,船舶市场持续向好,螺旋桨订单量持续攀升。为了提升产量,铸造产能持续扩大,但他所负责的机加、铲磨两个车间增产扩产却受到场地、设备、工位的限制,而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面对这样的形势,于策同志仔细分析了机械、铲磨两个车间的组织特性,从精益组织、精细管理入手,多步举措提升产能。

一方面,他充分协调生产、物资、规保等相关部门,保证各项生产要素的及时有效投入,提升流转效率,减少待工时间。另一方面,在车间全面推广快速换产、LDC快速反应等精益管理活动手段,加速问题反馈、提前预防性管理、提高换产效率,产能显著提升,一度超过历史月产量峰值,并持续保持在高位。同时,在生产大计划基础上,他组织班组层面深度参与计划协调,充分保证主力工序满负荷运行,小工序大量穿插在夜班进行,各工序之间紧密协作,按照“扩产、顺产、均产、准产”的组织原则,采取化整为零、集中施工的方式,打破两个车间、不同班组人员、不同工序的组织顺序,将人员、设备、资源的效率和潜能发挥最大化。通过产品转运逻辑、施工逻辑的精准化控制,理顺工序间交接、等待等系列环节,降低了管理的内耗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凝聚团结之力,鼓足干劲"再奋进"



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尤其在面对生产难题时,秉承着“攀山越水寻常事,党员不识‘艰难’字”,团结车间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鼓足干劲、克服困难,高质量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为满足公司年度计划要求,重点螺旋桨产品项目和科研类批量生产项目的计划生产周期必须压缩40%。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他毅然建立了以车间党员为核心的攻坚项目组,从组织生产力和技术生产力两手抓,大胆进行工序调整、优化程序。他组织所有项目相关人员24小时轮班上岗,协调相关部门,逐项预检、确认,所有问题当天反映、当天落实,保证项目持续向前推进。经过近五十天的团结奋战,最终按期完成了重点产品和首件批产任务。



承载使命之责,迎难而上"再超越"


作为车间主任,于策同志敢于承担起领导干部责任,充分调动车间员工的积极性,带领广大员工发扬爱岗敬业、敢于攀登的精神,勇于创新改进,对困难工序和耗时程序上深入研究,为生产提速争取了最大的空间。针对原车铣两次上床分序加工工序,他带领员工深入分析不同加工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设备车削功能一体化的优势,进一步细化车铣小工序,实现车削协同加工。在程序加工上,组织操作班组和程序员成立攻关小组,勇于创新尝试,自主编辑四轴联动程序,实现自动上刀、自动换叶,并根据切削角度和加工部位的曲率变化优化切削参数,减少了空运行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加工进刀效率,最大地发挥了设备潜能。


使命在左,奋斗在右;身兼重任,不辱使命。于策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要求,展现出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坚守者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扎实作风和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展望前路,他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勇敢迈进,为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来   源:大连船推